律師拔拔的教養學
|
前幾天自己的臉書上在回顧過去幾年的「我的這一天」動態的時候,跳出了一篇當初分享給朋友的文
章。而內容是2014 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的演說內容,直指「東亞教育制度浪 費時間!」,而一席話也點出台灣、日、韓、中教育的共通弊病。 而這篇文章中,中村先生以他自己的經驗,對照日本的教育歷程,認為東亞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原因, 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中村先生本身就不是什麼名門出身,背景是出身普通漁民,不 像一般科學家強調一定是要一流大學,甚至他讀的德島大學根本沒有物理系,而對物理深刻的理解,都 是靠自學而來,使得他的實作能力非常強。 這樣非主流的人,也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何以東亞教育制度使孩子們那麼受到箝制:除了傳統東方的儒 家和科舉的傳統考試制度的背景,於東亞社會當時引進現代教育時,雖然確實有參照西方社會的模式加 以改革,但當時各國標準教育模式的來源,是出於 18 世紀普魯士帝國;而其中有幾個基本要素:學生必 須要一大早進學校,課程時間為40~60分鐘,全程基本上是坐著聽課;而且授課方式單向的,就是老師 負責講,學生只負責聽!雖然在課程之間有午餐以及其他如體育課的時間,但也僅止少數;而放學後, 學生的任務就是必須「回家做作業」!而中村先生也說明,當初這樣的模式,在當時的背景,是為大量 製造順從紀律的勞動階層而服從於18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複製易於管理的國 民」!而在課程內容已完全的標準化下,使得學生就各個領域皆為接觸然後融會貫通的可能性,被分成 了一個個便於管理的各個「學科」。這也就是現行學科制度了來源! 可是21世紀的現在,在極需要創造力及發展自我的年代,教育制度是否因此有所調整?事實上,在西方 已大加改革,強調創造、發展自我而調整教育目標及內涵時,這種標準教育模式,卻在東亞社會卻持續 至今!不僅忽視了個體的差異,再加上評量方式還是傳統的考試制度,而方式是在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回 答正確答案,而此也僅有透過不斷的反覆考試及練習考古題才能達成,這也是造成學生於下課後只能穿 梭於補習班的最重要原因! 而中村先生認為,有些「思想陳舊」的教育機構或公職人員,就這樣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人或可適 用,因為那些人是只要考過了某種考試,馬上就可以從事一些工作(如果劍指台灣,真是一語中的!最 重要的是這些還是主導教育政策的人!)而且在東亞社會所謂的「中高階層」的人,他們就是在在這個 體制下成長,並擁有現在的成就,所以最適應這樣標準化制度,結果就是通過自身的經驗,不斷的複製 自己的歷程,為了保證下一代能考試中脫穎而出,不斷花大錢在孩子的教育上,求取高學歷以提升在社 會地位的優勢!就像是另一種變形的「種姓制度」,一代傳一代! 中村先生也說明,雖然考試確實是能夠評估能力的重要工具,但必須要知道是有很大的侷限性,尤其在 選擇人才的時候,可能會錯估一個人真正的實力!因為會考試和會做事、解決問題是兩碼子事!但是中 村先生以他自己的例子,說明了這個時代需要的人才特性是可塑性要強的!而可塑性的養成來自於自小 須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與創意。但是在當前東亞社會的標準化教育及考試制度,不僅淹沒學子們的創 意及勇於嘗試的特質,整個社會在這個制度底下運作也變得越來越僵硬、陳舊!當然,在他的演說中的 結論,也回到了基本面:東亞社會教育型態已明顯落後,亟需改革卻一再被忽視,若不從教育下手,要 如何要求國家進步? 而於分享這篇文章後,確實有很多朋友贊同這種說法。但是誠如文章中所提到,標準化教育體制培養出 來的人,也多是現在的教育機構或公職人員,而且還是這現在主導教育政策的人,而體制無法改變,身 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及自處?而且如果檢討現行標準化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很快地發現,有幾 項專家學者要求成長孩童做到的,現在我們幾乎都無法達成:兒童每天最好要曬30分鐘太陽,多去戶 外!每天要有持續的運動!成長過程中最好持續接觸音樂及美術教育!如果我們問小孩,如果每天都可 以做到這幾項要求,好不好?絕大數小朋友的反應是「當然好」!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 的天性,「接觸自然」、「接觸美」、「愛玩」,就是他們快樂的來源!可是現在因為學校的標準化的 學習佔去了太多時間,放學回家後又被太多作業所佔據,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找就藉口說:「哪有時間 呢?」但是,如果我們檢討所花的時間,也可以發現,成長專家的建議絕對不是讓小朋友不斷的補習, 不斷的考試,不斷的學語文,不斷的學才藝.而這些反而是我們身為父母現在在做的事情,也就是上面 中村先生所說的,變形「種姓制度」,其實是我們自己造成! 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原則給大家參考:「陪著小孩快樂成長」!但是,什麼是「快樂」?前提是:身為父 母的我們,要先知道快樂是什麼!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快樂,當然也無法理解小孩子們的快樂!回 想一下我們就學過程中期盼擺脫課本及作業可以去做的事:去踢球打球,去游泳,去跳舞,去溜冰,去 運動,去曬太陽;學打鼓,學鋼琴,學畫畫,學黏土,玩美術;去餵雞餵鴨,去下田播種,去採果摘 枝,去接觸自然;重點是:去玩,去獲得快樂吧!如果現在自己的小孩子有興趣去做,就陪同他們一起 去做快樂的事!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現行教育,何不改變我們自己呢? 延伸閱讀: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11579: 諾貝爾獎得主:「東亞教育制度浪費時間!」一席話點出台灣、日、韓、中教育的共通弊病; https://kknews.cc/science/l25lm8e.html:兒童常曬太陽好處多; https://kknews.cc/zh-tw/baby/reqrk54.html:體育運動對兒童成長大有益處; https://kknews.cc/zh-tw/baby/3m4pv8.html:你不知道的孩子學音樂的好處; https://kknews.cc/zh-tw/baby/ex6v8n.html:兒童美術教育,你以為只是學畫畫這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