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拔拔的教養學
|
![]() 記得小時候讀過經典名著「天地一沙鷗」中,裡面描寫的海鷗的本性,也就是覓食,評斷方法是誰抓的魚最多,誰就是「厲害的角色」;但為書中主軸卻是描寫主角喬納森相對於其他「平凡」海鷗,執著於飛行,最後達到飛行的化境,也成就了他自己生存及生命的價值。而這裡的「材」,海鷗的本性,對喬納森自己而言,不是覓食,而是極致的飛行,也就是「牠自己」認知的生存價值,繼而最後,他身為導師,繼續告訴其他海鷗,當海鷗不僅僅是覓食而已。也記得前幾天看到網球天王費德勒的介紹,才知道他的正規學校學習只到九年級(也就是台灣的國中),接者就往他所嚮往的網球之路邁進,而在不斷的苦練之後,成就今天費天王。而在此看到的是,他就是海鷗喬納森,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天賦加上苦練而達到巔峰,而如果你問他,應該他就是過著他自己想要的那樣的生活。對照台灣現今社會,如果今天有一個孩子告訴父母說他國中畢業不念書了,要去學什麼什麼,或者就去踢球打球當運動員,去餐廳當學徒等一類的,父母不反對的應是極少數,大多應該是反脣相譏而告誡以後沒飯吃的警告,而孩子也大多在父母堅持底下,回到體制、長大,念著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念的書,畢了業後所學又非所用,過著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剛才的問題,對現在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是可以問自己:回顧我們的成長及就學過程,而到現在成家立業,我們現在是過著自己想要的那樣的生活嗎?還是我們根本沒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當聽到自己在美國的姪女一方面因過國標舞的舞技獲得全美國業餘比賽前12強,一方面也因為傑出才藝及學習表現申請到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朝著他所想著「心理醫生」的目標邁進,更覺得表弟全家對她的支持,其實就是為了成就「她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努力,誰說一個頂尖的國標舞者,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心理醫生呢?之前也與吳季剛母親陳美雲女士有所聊天,還有在她的書中也充分感受,她對育兒最大領悟,就是讓他們將來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吳季剛之所以成為國際設計大師,與父母親從小以來的支持,決脫不了關係。所以,一個小孩將來,誰說是個建築師,就不能是射擊選手、爵士鼓手和熱舞老師呢?一個畫家,誰又規定不能同時成為醫生,足球選手或鋼琴家呢?身為一個人,本來就可能有多方面的角色,這不是多才多藝,而是本該如此。達文西既是大畫家,也是科學家;羅西尼既是音樂家,也是美食廚藝家;知名男高音波伽利,其實在職業歌唱家之前是律師。遠在德國的朋友,自己雖然僅稱是家庭主婦,但是卻有美聲歌唱家及老師、畫家的等多種身分,他的先生除了是一個公司的經營者外,也因為熱愛賽車而是一個有業餘賽車手。身為父母能給孩子的,應該是多方面領域接觸,讓他們自己去發掘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適性,填滿他們的想像,告訴他們因為將來生活應該有無限的豐富,而不應僅僅只是窩在辦公室之一隅;能做的,就是再用力支持他們,認識這個廣大的世界!就如愛因斯坦所說,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孩子的潛能本來就有無限的發展!事實上,「不要教魚爬樹」,這句話是對也不對,此話怎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魚,但不是金魚,卻是一隻「彈塗魚」的時候,爬樹是牠自己想學的,所以教他爬樹,應他所要求,讓他爬得高興,有所成就,生活本當如此,也應該是做父母所最樂見的吧! 附記:自己身為律師,但卻因為和小孩一起踢足球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大人的足球隊,叫「大安驅逐隊」,有固定練習時間,如果有想踢足球的爸爸們,有興趣也可以一起來(可私訊詢問)!所以,是律師拔拔,也是可以是業餘足球員的! 文中資料連結: 「我要對學校體系提告」(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 !)影片連結: 原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TTojTija8 中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HzqiRUuw8 費德勒新聞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331000796-260403?chdtv&fbclid=IwAR3Vv278e1DlxVdDVUpViqOWwUUli8yR4P4deXiQ4vRH5j1JO3-jPUi0-Ss 天地一沙鷗書籍簡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9C%B0%E4%B8%80%E6%B2%99%E9%B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