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迸發的經典味道—--果子紅了
|
果子紅了,酸酸的、甜甜的,映入眼簾迸發的紅,傳遞了酸甜好滋味,而這滋味有多好?!
一旁的果蠅就是試吃員,看得我們也忍不住直流口水。這對台灣繪本的夫妻檔創作者,這次以艾瑞卡爾式的畫風表達對經典的敬意,像紅了的果實,從開花、結果、迸裂、⋯⋯一連串的生命循環,帶出傳承與生生不息的意味。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只是果蠅,食物鏈的概念貫穿整個文本,果實引發一連串昆蟲及動物角色的出現,除了跨頁滿版,也預留了1/4的最右邊頁面,以強烈突顯的黑底,讓這些角色都保持了對大自然潛藏危險的敏銳度,而這樣的設計,使讀者可以順著從左到右的畫面閱讀動線,從靜態到石榴到動態的掠食者,再因色彩的變化,感受氛圍及心情的劇烈轉折。
重複的圖像帶給讀者閱讀上的安全感,可是隨著掠食者體型愈來愈大、愈來愈兇猛,也禁不住捏一把冷汗,尤其看到獵人出現時,忍不住想把眼睛捂起來,深怕會有什麼可怕的結局;所以,那陣微風拯救了整個後果,著實讓人鬆了一口氣!最後一個跨頁的立體效果,充分營造身歷其境的閱讀感受,既童趣又驚喜,忍不住菀爾一笑。
像是在看一場緊張刺激的劇碼,每一幕都是生命的威脅,從微觀到宏觀的敘事手法,使我們得以站在一個全知的立場,隨情節而起伏感受;還好明亮大膽的用色還是主軸,晦暗的黑只是潛在的流動,加上熟悉的經典畫風技法,想起一直以來被繪本擁抱的溫暖,似乎也能充滿勇氣對抗情節營造的不安了。《果子紅了》,到底是酸,還是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