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多力
  • StoryCare首頁
  • 認識思多力
    • 精神宗旨
    • 服務類型
    • 與我們聯絡
  • 團隊師資
    • 說故事的人
    • 寫故事的人
  • 專欄好文
    • 好書推薦與共讀
    • 居家美術專欄
    • 親子健康專欄
    • 親子旅遊專欄
    • 親子節氣烘培專欄
    • 牛奶爸專欄
    • 律師拔拔的教養學
    • 歐米加-親子多元學習專欄
    • 親子愛音樂
    • 櫻慧老師專欄 >
      • 故事教養
  • 客戶與夥伴

律師拔拔的教養學
2017.12月號


標準答案的生,
然後呢?
​

文/廖修譽

身為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幼兒園階段進入小學,除了一大早必須起床送小孩上學的不適應外,馬上面臨的是學習上的問題。

「我的小孩成績落後怎麼辦?」「考試很差要如何補救?」每每一到考試期間,很多家庭不僅是孩子們因被要求準備考試深感壓力而睡不好,大人也因此大多緊張兮兮,要求放下其他課外活動,努力準備考試,以滿分為己任,深怕一有差池,孩子考的差,將陷入落後又落後的循環。何以如此,因古有明訓:「書中自有黃金屋」,而家長總給自己一個想像的結果:成績不好就是將來沒有成就!沒有成就也就沒有好收入!也就像「花甲轉大人」一劇中家長告誡小孩的一幕:書沒讀好,就會像這位哥哥一樣只能去飲料店賣飲料!

然而在不斷重複考試的魔咒中,孩子們的時間,也因此不斷的被消耗。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當孩子總是在環繞考試的所有作為中,他們又剩下什麼時間可以「發展自我」?每一次考試的滿分,和與他人比較的級分,殊不知,滿足了出題老師對標準答案的企盼,也相對的讓孩子們在此標準答案中,失去了創造、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何以如此?當孩子們習慣回答「問題」的「標準答案」之後,生活及生命中將來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難道也有標準答案嗎?

曾經聽朋友的說過,在學校的教材中,對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諸如男女生相處間的困擾、同儕間的互相排擠等等),要學生作答的標準答案竟是「問老師」!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老師會提供什麼樣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如果學生依循後無法獲得解決,會不會造成老師的權威說法因此在學生心目中造成崩壞的結果?

記得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比較不同國家對學生出題的文章內容,約略是這樣的:在台灣的高中,老師考了一道歷史題內容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裏?」。而作者則另外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卻完全不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另外作者也比較同樣題目在日本於台灣的不同;日本的老師出題內容約略是:「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也就是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也就是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裏?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反觀台灣對同樣事情給學生題目則是:「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抗日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最後簽訂的叫什麼協定?」而由上比較一望即知,說台灣的考題主要目的在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也不為過!也反觀只有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思索及試煉過程中,學生們真的才會去動腦,了解歷史提供的脈絡,而轉化成進步的動力!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異?歸根究柢,在「給予題目」而要求作答這種模式下,對老師而言,以「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們有沒有把老師教的課程內容學起來,是最快速方便的,實為省時省事。試想,若是沒有「標準答案」,反而是要求老師們先要去思索學生可能會的開放性內容,而且必須再做出回應,這對自已也是自「標準答案」升學道路上,不斷過關斬將才獲得資格的老師們,又將是多大的挑戰啊!這也應該台灣教育中,排拒出題有開放性答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因素,也就是因為有標準,所以視學生回答符不符合答案,進而產生成績,而這個所謂客觀的「成績」,在評斷學生的能力時,就變成一把尺規,進而篩選出「符合標準答案的」與「不符合標準答案的」學生,藉由成績高低將人差別化,再加以配合升學制度分流;但是這種所謂「標準答案」下的成就,然後呢?

如前所述,就是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前把書念的高視為最高成就,實則是因為念書聽說接著就會賺大錢,這才是標準答案下所謂的「正途」;但諷刺的是,現在只要會賺大錢,書念的高不高已經變得不重要,在當「高學歷-賺大錢」此標準答案的立論基礎已經嚴重動搖的時代,我們是否也該思考在學習上,給孩子們的是什麼樣的題目,才足以讓他們面對未來的可能性。

「甘迺迪在西元幾年被刺殺?繼任的美國總統是誰?」
這種問題,在台灣教育體制下成長的我們,一定非常熟悉;
但作為家長的我們捫心自問,如果可以重來一次,自己想學習回答怎樣的題目呢?

「甘迺迪如果沒有被刺殺,現在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當時所學世界史老師出的題目是這樣,會不會比較有趣呢?
將心比心,不再重蹈覆轍,我們的孩子,或許才能有個開放的未來!


カウンター カウンター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StoryCare首頁
  • 認識思多力
    • 精神宗旨
    • 服務類型
    • 與我們聯絡
  • 團隊師資
    • 說故事的人
    • 寫故事的人
  • 專欄好文
    • 好書推薦與共讀
    • 居家美術專欄
    • 親子健康專欄
    • 親子旅遊專欄
    • 親子節氣烘培專欄
    • 牛奶爸專欄
    • 律師拔拔的教養學
    • 歐米加-親子多元學習專欄
    • 親子愛音樂
    • 櫻慧老師專欄 >
      • 故事教養
  • 客戶與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