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哪裡?!-《地圖》15週年
|
銷售量驚人的《地圖》一書,蔚為出版界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身邊的親子或繪本收藏者幾乎都會注意到這本書。「我們的工作不是傳遞知識,因為知識到處都有。我們的工作是刺激好奇心。沒有好奇心,即使網路上的資源再豐富也沒用,因為你根本不會去看,更不用說思考了。」書腰上一段作者夫婦的話,真摯誠懇道出孩子們在學習路上最重要的關鍵,也是身為作家、故事人、老師,甚至是媽媽這些角色的我,偶爾也會不小心忘記的事。
學習,是當決定要學習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學習。這是曾接觸學習技術相知識時得到的一句話,也就是說,當你真的決定要學習時,才會打開對事物的動機與好奇,真正展開學習之路,而那些知識也才因此產生作用。「地圖」經常出現在你需要知道自己位置的地方,重點是,那是因為你想知道或必須知道自己在哪裡;那如果是一處希望你知道的地方,就如同這本《地圖》想吸引你去認識它一般,那絕對是裡頭超過4000張真實又富童趣的在地手繪特色插圖了!因為這些手繪圖像的溫度,吸引了讀者想去瞭解它,諸如書中那一層一層人搭起來的疊羅漢是在巴塞隆納,原來巴塞隆納是在西班牙……,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你可以從國家去認識當地文化,也能從圖像提供的線索來進而認識一個國家,那國家的名稱就不再只是一個空泛籠統的名稱,而是富有文化基礎的認識。 一本有趣的書,尤其是傳遞知識性的書,背後所需付諸的考據更需用心。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手繪圖像,不論是型態樣貌,或是圖像標註位置、資訊的正確性,都需要豐厚的編校功力與實證精神才有可能辦得到!世界七大洲、46個國家、多達113頁,每個跨頁都可以細細閱讀好久;親子共讀時帶著一起「長知識」的好奇心,一定可以有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 學習除了知識的接收、圖像的傳遞,親子也可以利用閒暇之餘,搭配書內主題的方式探索,一起欣賞跟該國家或區域相關的動畫或影片,透過影像來加深背後更豐厚的知識,或有機會品嚐體驗相關的食物、活動……,都是一個可以更加幫助孩子認識多元文化的方法。這次增訂版新增了臺灣、韓國、越南、土耳其,從貼近我們生活的國家開始讀起,會找到很多有共鳴的景點或特色,像是台北101、黑面琵鷺、野柳地質公園……,引起共鳴的好奇,再進一步探索,就是學習起點的關鍵之一。 能夠認識自己所處的國家地理位置,接觸不同的異國風情文化,像海洋延伸觸及的彼端,會知道原來自己在「這裡的哪裡」,原來是在「世界的這裡」,用寬濶的胸懷與視野,才能站在有高度的地方思考,決定自己可以怎麼走。帶給孩子世界觀,是一種引導與激發,剩下的就是-陪伴。陪著孩子一起翻開《地圖》,從感興趣的那幅圖像開始-停留並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