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爸育兒手札
牛奶爸育兒手札
牛奶爸育兒手札
牛奶爸育兒手札
|
洋洋講話總是較慢,
加上有時候又不太會主動表達需求, 所以剛開始上幼兒園時,總會提醒他, 有事一定要跟老師反應,例如:水壺的水喝完了,記得請老師幫忙加水。 還有,他常常等到尿急了,才說要上廁所,所以我們也特別叮嚀他,想上廁所,一定要提前說。 但洋洋總是不在意,有時還真不清楚他到底聽進去了沒?! 前幾天,洋洋跟媽咪說,上英文課時,他都聽不懂。 我們想這是正常的,就告訴他,沒關係,一開始每個人都是聽不懂的,但慢慢的,就會知道外國老師在說什麼了。 不過,還是會擔心洋洋急著上廁所時,又不知怎麼開口說, 所以媽咪就教洋洋試著說:May I go to the bathroom? 洋洋笑了一下,但就是沒跟著說, 媽咪又說了一次,洋洋還是一樣笑著不說, 倒是一旁的姐姐芹芹也開始當起老師來,很熱心的教著弟弟說說看。 不過,洋洋還是沒什麼反應,媽咪又不嫌煩的請洋洋說說看。 這時,洋洋總算開口了:不用啊! 接著,他把手指一比, 然後說:這樣用比的(指著廁所),就好了啊! 哈!這真的是國際最共通的語言了。 總在想,或許是洋洋講話較慢,反而造就他較機靈的反應。 就如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一句經典台詞: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有時適當的放手,小朋友似乎自然就會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之道。 「現在的小孩很幸福」。
因為看到芹芹洋洋把一堆的玩具散落在客廳的每一處, 我不經意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突然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彷彿自己小時候,媽媽也曾說過同樣的話。 而這念頭剛閃過時,洋洋就跑來我的前面, 拿著他剛做好的作品,很開心的揮來揮去, 還來不及細看是什麼東西,洋洋就說:這是我的面具喔! 我說:這是什麼面具? 看來今天我是一定要陪他一起玩場角色扮演的遊戲了。 洋洋興奮的說: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我是蜘蛛人,接著他還變成蝙蝙俠、鋼鐵人、機械戰士XY之類…… 我問:你沒有一個真正的名字嗎? 洋洋想了想,最後,決定了一個自己的名字, 他很大聲地說:我是面具俠! 而光是他的武器,就有蜘蛛絲、雷射光…,然後還獨創了打怪棒(就是一個空的飲料罐套在捲起來的廢紙上那種), 而我當然就是妖怪了, 然後,我們就在客廳跑來跑去, 他也玩得不亦樂乎! 原來,簡單的一張紙、一支筆、兩個橡皮筋,他就可以是個快樂的面具俠。 很幸運的,我們擁有了兩個孩子,
一個女生、一個男生,除了性別不同,個性也大不同。 姊姊較固執,弟弟較靈活。 姊姊凡事守規矩,弟弟就好像脫韁野馬。 姊姊較細心,會關心人,而弟弟就是不在意這些枝微細節。 不合時,姊姊先動口,而弟弟就是先動手。 ………………………………… 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不一樣,也讓我們無法採用一致的照護法則。 姊姊傷心時,需要我們的抱抱, 弟弟傷心時,比率好像真的很少;而發生時,就是讓他自己冷靜一會就好。 不過,基於公平的心理,所以很小心的希望給他們一樣的原則。 一直覺得,從小就適應跟不一樣個性的人生活,對他們未來也是好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希望他們學會彼此關心,有事可以一起討論。 而有些事好像就在弟弟也開始上學後,自然的發生了。 上學第一天,菜鳥弟弟竟然跑去向老鳥姊姊詢問一些事情,而姊姊也開始跟弟弟分享。 上學第三週,姊姊還是每天中午都會跑去看弟弟、陪弟弟,跟他聊天,聊到弟弟都睡著了,姊姊才回去教室;而弟弟卻總是說,姊姊都沒說再見,就跑掉了。 晚上聽著他們分享這些學校的點點滴滴,是很有趣的事。 雖然,兩個大不同, 雖然,有一天他們終究要各自獨立; 不過,重要的,應該就是那份姊弟情吧! 荔枝是夏季的代表性水果之一,
芹芹洋洋很愛,但因他們體質的關係,沒讓姊弟倆多吃, 他們竟珍惜到連荔枝子都留下來了。 日積月累後,一大包的荔枝籽還甚是可觀。 怕這些最後都變成垃圾,便隨口問了他們,這些籽能幹嘛! 只聽洋洋回答說:這些籽可以拿來畫畫用,當人或動物的眼睛啊! 沒想到常常一開口就跟吃有關的洋洋,還蠻有創意的。 說罷,姊弟倆便開始動手玩起勞作來。 接著,芹芹洋洋又跑去問老婆,可不可以種荔枝。 老婆當下答應,後來就買了兩個小花盆。 姊弟自己試著將荔枝籽泡水、挖土,將種子埋到土裡,再澆水。 弄得髒髒的,但就是開心。 然後,就是每天去看荔枝長出來了嗎? 過了大約一個禮拜,還不見發芽, 找了一下Google大神,才發現要泡水到出現芽點再種,較好生長。 心想也許種不起來了,便跟他們說:我們種的方式不好長,如果有長出來,那我們就是很幸運的。 姊弟倆似乎還是很有信心,只見他們還是每天看。 沒想到,過了幾天,荔枝就發芽了,而且還長得真快。 看著兩個小朋友那種充滿喜悅的表情,以及開口嘰嘰喳喳講不停的興奮,真不是拿到玩具就可以取代的。 然後,洋洋已開始說:姊姊,我們很快就有荔枝吃囉,不用去買啦! 牛奶爸O.S:在小朋友心中,任何東西似乎都可以變成是玩具。從簡單的種荔枝,就學習到了動手、耐心、觀察。生活中真的有許多小開心,就等著我們去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