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美術
|
《玩美成品》
《搭配繪本》
每年的農曆七月,社會上總是流傳著各種禁忌、各種繪聲繪影的傳說。高溫的白日中,燃燒的紙錢、紙衣與堆積如山的祭品,到底是對鬼魂的供養或者對無形世界的恐懼?熾熱的夏夜裡,浮動的是鬼魂的歡慶還是人類的不安?讓我們一起透過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不同學科的視角,理解鬼的歷史。
相傳在古代,農曆七月本來是祭祖好日,但明太祖朱元璋「嫁禍於鬼」,刻意散佈它是不祥之月,不讓民間和皇族共用吉日吉時,因此才有這樣的由來。 而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著名故事『目蓮救母』,講述目蓮看到母親造惡業,死後在地獄受苦,最後他透過眾僧幫助讓母親解脫,期許大家孝順父母,感恩惜福,由此可見,農曆七月不該叫鬼月,或許該改名為『孝道月』呢! 今天就藉由陳盈帆,《鬼門開》繪本來跟孩子們說故事,可愛到爆的鬼門即將開啟!鬼要來了,大鬼小鬼一起來,他們不要糖果,也不要小孩的懼怕。鬼,可怕嗎?陳盈帆創作出一群大鬼、小鬼、愛哭鬼、貪吃鬼……,你可以找找看,還有什麼藏在圖畫中的鬼呢?每年七月要與孩子談「鬼」,真是一件傷腦筋的鬼差事,這本聊鬼、聊中元普渡的故事,消除孩子們對鬼的恐懼。鬼其實一點也不可怕,有的甚至還有點可愛,那我們發揮想像也來做隻可愛的妖魔鬼怪不倒翁吧! 這次要帶孩子認識:
|